导语: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看,7月份国民经济延续了稳定恢复的态势。7月份国际国内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外部不确定性和内部疫情和防汛形势给经济发展带来冲击。从各项数据看,经济增长水平符合预期,就业物价整体稳定,国民经济延续了稳定恢复态势。
7月份经济数据微观察?
从工业增加值的角度去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2019年同期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5.6%。从环比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0%。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6.7%。从累计增速看,1-7月份增速继续回落,符合全年前高后低的趋势的预判。
分行业看,7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较上月增加一个行业。其中纺织业下降1%,汽车制造业下降8.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6%。35个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的行业中,同比增速均继续表现出回落的走势。从累计数据来看,所有行业均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在回落。
从工业产品来看,7月份,612种产品中有333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较6月份减少77个。主要产品中,烧碱、水泥、生铁、粗钢、钢材、原煤、焦炭(2823, -68.00, -2.35%)、原油加工量、汽车、发电机组、水力发电量等产品产量同比下降。累计数据看,同比增速均在回落,其中水利发电累计同比下滑0.1%。
概括来看,7月份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回落,但经济韧性仍表现较强,但同时也要看到单月数据方面已经连续回落。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连续5个月回落,基建投资增速继续下滑,制造业投资和消费继续趋弱。经济先行指标继续下滑。制造业PMI,PMI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处于荣枯线以下,中小企业PMI指数长期处于荣枯线以下,并继续下滑,房地产销售回落、土地购置连续三个月负增长、融资渠道继续收窄,房住不炒继续得以加强。经济固然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到这个时刻也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未来经济趋势的变化。
数据看市场:三驾马车动力均在转弱
出口:韧性仍存,隐忧已现。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2657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出口18142亿元,同比增长8.1%;进口14515亿元,同比增长16.1%。从单月数据看,出口金额再度下降,且降幅显著增大;从累计数据看,累计出口金额连续五个月下滑,7月份出口金额累计增速已经下滑至24.5%。
投资:边际转弱,基建支撑弱。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2533亿元,同比增长10.3%;比2019年1-7月份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4.3%。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73473亿元,同比增长13.4%。从环比看,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18%。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五个月下滑,从主要制造业行业中也有同样特点,这其中汽车制造业投资继续回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6%。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6.9%;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8%;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4%;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4.4%。
消费:边际转弱,7月份社零下滑。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25亿元,同比增长8.5%;比2019年7月份增长7.2%,两年平均增速为3.6%。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1578亿元,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6.4%。累计数据看,1-7月份,社零数据累计同比增长20.7%,连续四个月回落。
经济指标指向收缩,仍需注意四种力量三种风险
在半年经济趋势总结中,我们认为“房地产销售的拐点已经出现,随着国际市场制造业产能的恢复,出口面临下行压力,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反弹力度难以抵消,经济出现放缓迹象。”7月份数据印证这样的判断,除出口仍有一定支撑外,制造业和消费均已经出现显著的转弱迹象。
下半年继续关注后疫情时期四种力量,一个是作为原生冲击的疫情发展的状态,特别关注变异病毒的变化情况;二是经济本身的周期性力量,特别是在被动补库存到主动去库存阶段价格波动率将显著增大;三是反危机政策的变化,特别是反危机政策退出路径以及预期的变化;四是更深层次的机构性问题,重点关注,中美关系演进,疫苗产能不足带来的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等问题。
可能存在的三种风险,一个是作为货币放水主体的美联储政策转向及流动性拐点;第二是新兴市场国家脆弱的金融环境,疫情变化及美联储政策带来的三重危机;三是国内去杠杆过程中部分市场主体可能面临的风险,如房地产,地方债,僵尸企业等。
来源:卓创资讯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