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应部署四个方向
发布时间:2021-09-15 09:11:12 浏览:212
新华财经广州9月14日电(记者 吴燕婷)德勤13日发布《新发展格局下的大湾区——“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白皮书。报告认为,未来大湾区应围绕建设国际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绿色转型标杆、探寻供应链协调发展的领先模式,以及搭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四个方向进行部署。
“两廊两点”推动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
德勤中国华南大陆地区主管合伙人郭炎成表示,大湾区科技领先企业众多,科研产业结合强,人才资源丰富,具备丰富的科技创新发展土壤。然而,其国际影响力、产业协同力以及企业创新力仍待加强。大湾区内部跨城市专利合作比率仅为0.95%,远低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另一方面,在当前世界新的竞争格局下,中美科技竞争趋势显著加强,倒逼大湾区形成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
“国际创新中心的重心是发挥港澳开放创新优势和珠三角产业创新优势。”郭炎成说,为深化城市群及产业的协同发展,我们倡议构建‘两廊两点’创新体系,加速‘科研+产业+资本’聚集,实现多元化投资、国际化建设、市场化运行。未来,大湾区可借助吸收国际资源,拓展粤港澳之间的科技优势互联,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
金融、产业及人文三方面赋能绿色转型
报告认为,香港在2014年实现碳达峰,而广东则是全国低碳发展的先行省,占全国碳交易试点的38%,位居全国第一,可见大湾区是中国绿色转型的先行示范区。但同时湾区系统性目标和协同治理机制尚未搭建,绿色基础设施和生态人文方面,相对世界级湾区仍有差距,面临绿色技术先进性及创新资源不足等挑战。
德勤认为,绿色转型进程需要政府及企业的共同合作推动,希冀未来三地政府建立协同治理机制、统一绿色标准、建设绿色人文区示范区。同时,政府可带头设立引导基金或绿色产业基金,重点建设大湾区绿色金融。企业应积极开发数字化零碳转型方案和市场用例,提升碳排放管理,并顺应ESG等外部监管变化,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聚焦供应链协同领先模式
报告认为,大湾区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聚集全国80%的供应链企业,配合区内扎实的科研力量及强大的转化能力,加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对世界其他三大湾区更显综合优势。
针对区域管理体制差异造成物流障碍、产能搬迁与协作水平有限、数字平台基建发展不足等问题,德勤建议,推动区内物流政策一体化,加强城市间物流企业协调联动和区内产业链深度合作;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与现代通信技术加速智能化物流平台建设及升级传统物流产业链。
以金融为重点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报告认为,随着越来越多国际金融机构落户大湾区并拓展业务,进一步开放区内联通、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将成为显著亮点。
“根据近日中央印发的横琴与前海两项方案,当中亦包括扩大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措施。橫琴将会推动创新跨境金融管理,通过‘分线管理’模式加强拓展澳门‘自由港’空间,同时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郭炎成说,另一方面,前海将提升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实验区功能。此外,2020年11月正式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将给大湾区带来更加开放与更具竞争的市场环境。
德勤建议,大湾区进一步以金融为重点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运用科技提升监管协调和互联互通;完善并发挥重大合作平台制度创新优势,设置专责小组进一步完善三地规则衔接,充分发挥自由港制度延伸利好;结合RCEP的原产地累积等规则灵活进行海外布局,同时基于跨境电商优势打造数字贸易高地。
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