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CRA国际! 请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139-2805-1668

资讯中心

最新最全的行业信息
价格暴跌25%,为何还缺铜?
发布时间:2022-07-21 10:19:17 浏览:240

今年二季度以来,在高位盘整一年多的价猛然下跌。截至当地时间周二,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LME铜)年内跌幅约为25%,处于7300美元/吨之上。业内人士表示,此轮铜价暴跌主要源于宏观环境变化,而非铜供需面出现问题。短期内,我国“缺铜”的现状仍未有根本改变,仍需要引起重视。

  虽然属于工业金属,但铜却拥有较强的金融属性,被称作“铜博士”。这主要是因为铜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等领域,其生产与消费和宏观经济密切相关。

  今年铜价的暴跌,主要与宏观经济因素相关。一方面,欧美央行激进式收紧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趋紧;另一方面,欧美地区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市场对经济衰退的预期升温。

  简而言之,此轮铜价暴跌,供应端的问题并非主因。据了解,从供需面来看,我国长期以来“缺铜”的难题依旧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基础矿产战略研究室主任柳群义7月19日在2022第十七届SMM中国铜业峰会上表示,未来我国铜国内供应依然严重不足,铜矿已成为我国供应形势最为严峻的矿产之一。未来5年至10年,国内铜缺口将维持在800万吨至1000万吨左右。未来15年,随着二次资源供应能力的增加和铜需求的变化,对外依存度将不断下降,将从目前71.1%的对外依存度下降至2035年的53.2%。

  据柳群义介绍,我国铜资源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中国铜矿具有小型矿床数量多、资源量少、大型特大型矿床少等特点。中国主产铜矿平均品位0.52%,伴生铜矿平均品位0.16%,品位大于1%的富矿不多。

  国内铜资源的供应潜力也存在瓶颈。据柳群义推算,近几年我国矿山铜产量增长受限,年产不超过200万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考虑到自然禀赋等因素,到2030年前后,产量将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矿业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王家华表示,中国是铜消费最大的国家,铜的供应情况对中国经济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每年铜消费量约为1380万吨,进口量约为1000万吨。据预测,目前铜消费还处于增长阶段,铜消费处于高位还有10年左右的时间。

  柳群义表示,发达国家经验表明,GDP增速放缓后,铜需求增速也将随之下降。中国铜需求峰值将在2025年至2027年前后到来,需求总量为1550万吨,峰值之后维持5年至8年的高峰平台期。

  在此背景下,中资企业也加紧在海外找矿。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类企业海外铜矿权益投资累计超过140亿美元,参与了70余个大型海外铜矿项目的勘探、设计和建设,足迹遍布刚果(金)、赞比亚、秘鲁、澳大利亚等地区,中方涉矿项目的权益资源量约为1.43亿吨,其中,海外运营和在建权益铜矿产能约为350万吨,超过国内矿山铜产量。

  “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第一继续在海外获取资源;第二,进行找矿突破,把铜作为主力矿产优先寻找。”王家华表示。


来源: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

寻商机
供应 求购 商城

小程序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广东中再盟科技有限公司 crainternation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70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