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发布警报:铜供应短缺或将阻碍全球能源与科技转型
发布时间:2025-05-13 09:56:02 浏览:17
外媒5月12日消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近日发布警告,指出全球日益逼近的铜短缺危机可能严重阻碍世界向清洁能源和数字技术转型,除非各国采取更智能的贸易和投资策略。
UNCTAD在其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更新》中,将铜描述为“新的战略性原材料”,正处于快速电气化和数字化全球经济的核心。报告强调,由于其高导电性和耐用性,铜对于电力系统和清洁能源技术至关重要,广泛应用于住宅、汽车、数据中心和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
然而,随着到2040年需求预计增长超过40%,全球铜供应正面临严峻的压力,这可能成为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的瓶颈。UNCTAD估计,到2030年满足预计的需求可能需要高达2500亿美元的投资以及至少80个新的采矿项目。但新矿的开发是一个缓慢且昂贵的过程,且往往伴随着环境风险,从发现到运营通常需要长达25年的时间。
报告揭示了全球铜储量分布不均的现状,超过一半的已知储量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亚、秘鲁、刚果民主共和国和俄罗斯这五个国家。然而,大部分增值生产却发生在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目前中国进口全球60%的铜矿石,并生产超过45%的精炼铜。这种不平衡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深陷价值链的底端,无法充分受益于其拥有的资源。
UNCTAD强调,仅仅开采和运输铜矿是不够的。为了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富含铜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投资于精炼、加工和制造环节,这意味着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和技能建设,建立工业园区,提供税收激励,并推行支持高附加值生产的贸易政策。
报告还指出了关税升级带来的挑战,即精炼铜的关税相对较低(通常低于2%),但电线、管道等制成品的关税可能高达8%。UNCTAD警告称,这些贸易壁垒阻碍了对高附加值产业的投资,并将相关国家锁定在原材料供应的角色中。为解决这一问题,UNCTAD敦促各国政府简化许可流程,减少贸易限制,并发展区域价值链,以帮助发展中经济体攀登工业阶梯。
此外,鉴于新矿项目面临漫长的开发周期,回收利用正成为解决方案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2023年,再生铜产量达到450万吨,占全球精炼铜产量的近20%。美国、德国和日本是主要的废铜出口国,而中国、加拿大和韩国则是主要的进口国。UNCTAD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废铜可能成为一种战略资产,投资于回收和加工能力可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支持高附加值的贸易,并促进更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UNCTAD总结认为,铜很可能成为全球贸易体系如何应对在日益增长的压力下对关键材料不断上升的需求的“试验案例”。报告最终强调,“铜的时代已经来临……但如果没有协调一致的贸易和产业战略,供应将持续紧张,许多发展中国家将面临错失良机的风险。”
来源:外媒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