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提振有色市场
发布时间:2025-08-26 08:55:42 浏览:25
近期,多种化工品、工业制品、原料价格掀起上涨浪潮,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价格跳动的曲线背后,藏着市场最关切的三重追问:此轮涨价由何驱动?这波涨势能持续多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业绩能否借此迎来修复契机,又将如何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春江水暖“价”先知。涨价,是经济脉络复苏中最灵敏的脉动信号。上海证券报微信公众号推出《市场探“涨”》系列报道,意在凸显这一系列价格变化背后的市场活力与商业逻辑变迁。透过“涨”声,倾听复苏脚步;在潮起潮落之间,探见未来可期。
当地时间8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声,称美联储对降息持开放态度,市场解读为“放鸽”,受访人士表示,这一表态对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形成正面影响,大宗商品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降息预期或支撑大宗商品价格
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鲍威尔的表态加强了市场的降息预期。交易员对9月降息的押注已升至87.2%,对年底前再降息两次的预期也同步回升。
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经济学家景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年初至今,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较为明确,预计降息幅度较为温和,9月降息1次,12月再降息1次。
在景川看来,“鸽派”立场会对利率形成一定压制,导致美元走弱,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尺度发生变化,获得上升支撑。此外,降息预期会在政策发布前对资产价格形成支撑,一旦降息“靴子”落地,这种支撑效应便会消退。历史经验显示,降息后市场常出现短期高点,随后转入回落。即“利多出尽”,上涨动力随之减弱。
景川也表示,降息周期或不会支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强。在利率与商品价格同步下行的环境中,实体企业利润或因成本下降而阶段性回升,企业盈利改善将传导至员工收入增长,进而刺激消费与投资回暖。唯有实体企业利润实质性提升,才能为未来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大宗商品等顺周期资产
近期处于上升通道
今年以来,有色金属ETF、稀有金属ETF相较于年初分别上涨了50%、58%。
顾冯达表示,近期大宗商品等顺周期性资产价格出现反弹。“反内卷”政策及其后续配套政策有望解决大宗商品产业链存在的终端消费乏力、结构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萎缩等问题。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7月1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顾冯达认为,在稳经济、扩内需的战略框架下,产业政策积极鼓励“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倡导绿色低碳等举措,系统性提升重点产业链的景气度。
当前大宗商品市场正处于全球供需格局重塑的阶段。在全球地缘经贸因素扰动、大国博弈、供应链重塑的背景下,大宗原材料有望迎来定价重估,几种有色金属的金融属性逐步强化,2025年大宗商品或维持高位波动。
顾冯达表示,铜是工业金属的“风向标”。在供给偏紧、地缘政治扰动、市场情绪高涨多种因素共振下,2025年以来铜价在高位震荡。同时,人工智能算力基建、电动交通工具、充电桩网络、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用铜需求存在增长潜力。
展望9月,顾冯达预计沪铜价格运行区间为78000元/吨至83000元/吨,整体维持偏强震荡格局,价格韧性凸显。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