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角下的废铝贸易体系变局
发布时间:2025-08-29 10:05:22 浏览:11
未来我国将从净进口国转变为亚洲最大的废铝来源地
当前,再生铝产业已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关键领域。根据市场调研机构ResearchNester最新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球再生铝市场规模达到548亿美元,预计2034年将突破112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7.5%。
在此繁荣景象背后,一场原材料端深刻的贸易格局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欧盟紧急启动废金属贸易监控,泰国异军突起成为美国废铝最大买家,我国加速构建千亿级再生铝产能……全球废铝贸易体系正经历着20年来未有的结构性重组。
废铝的绿色价值及市场基础
废铝的再生利用是铝工业低碳转型的核心支撑力量,其环保优势远超原生铝生产。相关数据显示,生产一吨原生铝大约需消耗15兆焦耳的能源,而回收一吨再生铝仅需消耗约5兆焦耳的能源。从利用层面来看,可节省近70%的能源(单吨节约标煤3.4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20吨)。这一特性使得再生铝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要素。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层面不断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顶层规划设计。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明确规划到2025年建成涵盖全品类、全流程的循环利用基础设施体系,要求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包含铜、铝、铅、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及废玻璃等九大类再生资源的年利用总量突破4.5亿吨,标志着废弃物循环利用正式被纳入国家战略实施框架,为再生金属产业提供了全面且系统的政策支持。
在需求端,再生铝市场正经历着规模与价值的双重跃升。根据ResearchNester的数据,2024年,全球再生铝市场规模达到548亿美元;预计2025年,全球再生铝市场规模将攀升至582亿美元,同比增长6.2%。
再生铝需求端呈现的结构性增长,主要源自交通轻量化以及绿色基建这两大领域。其中,再生铝在电动车电池壳、车身部件等方面的应用,为全球需求增长贡献了26%。欧洲车企更是提出严格要求,要求再生铝的碳足迹每吨铝需低于4吨CO,这一要求有力地推动了“保级利用”技术的革新。与此同时,风电法兰、太阳能支架等领域的发展,带动了市场对高强度再生合金的需求。
全球废铝贸易流的发展历程
回顾全球废铝贸易流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21世纪初期,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引擎,深度依赖废铝进口。作为全球最大的废杂铝进口国,2004年,我国的废铝进口量高达120万吨,占原料供应总量的60%以上,其中,美国、日本以及欧盟为主要来源地。我国沿海地区如浙江永康、广东南海等废铝集散中心,日均处理量超过2000吨,支撑起全球四成的再生铝产能。
然而,这种较为粗放的发展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已难以持续。众多作坊式企业的存在,使得废铝回收率不足80%,并且再生铝中有70%被用于生产低端铸件,保级利用率不足10%。更为严峻的是,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一状况迫使政策不得不作出调整。
2011年,“固废禁令”试点启动后,进口废铝的品质门槛显著提高,进口量逐年下滑。到2018年全面禁止进口废铝时,我国废铝进口量已骤降至157万吨,较2011年的峰值缩水42%。与此同时,在政策的有力驱动下,国内回收体系加速走向成熟。2020年,我国的废铝回收量成功突破900万吨,在原料供应中的占比从不足40%跃升至80%以上,并且,技术的升级促使再生铝在高端应用领域的占比提升至30%。
这一转型引发了近年来全球废铝贸易链的重组。我国退出后所空出的进口份额迅速被东南亚地区承接:2025年一季度,泰国一跃成为美国废铝的最大买家;在过去5年里,越南、印度的废铝进口量年均增速达到15%,形成了以拆解加工为核心的新兴枢纽。
废铝市场更深层次的变化
废铝市场更为深层的变化体现在贸易逻辑的本质转变上:早期由“成本套利”驱动的单向流动模式(欧美废料—我国加工),正逐渐被“循环效率”主导的区域协作模式所取代。也就是说,我国从净进口国转变为内循环的主导者,东南亚地区承担起中转加工的职能,而欧美则加强了资源保护政策。
20年的变迁表明,废铝贸易已不再仅是单纯的商品流通,而是上升为一场融合了地缘战略、绿色工业以及技术创新等多重维度的系统性竞争。具体来看:
欧美资源保护呈加速态势。2025年7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钢铁、铝和铜废料实施进出口监控,这一举措所覆盖的贸易量占循环经济材料贸易总量的40%。此项行动旨在直接应对战略原料持续外流的危机,由于土耳其、印度等国家大量吸纳欧盟的废金属,使得欧盟本土冶炼企业面临原料断供的风险。而特朗普政府拟对初级钢铝产品征收50%的关税,使得贸易商为规避成本,提前将废铝转销至美国市场。欧盟在其政策声明中发出警示,称美国现行的关税体系正在加剧市场扭曲程度,若在三季度末美欧之间的谈判未能达成协议,欧盟或提前启动反制关税。行业预警表明,如果缺乏政策干预,欧洲至少会有三家铝冶炼厂在2025年年底前停产。
东南亚作为全球废铝贸易枢纽正在迅速崛起。2025年一季度,泰国进口美国废铝12.6万吨,同比激增60%,跃居美国废铝的最大买家。泰国的这一显著发展势头源于其推行的EV3.5计划,该政策要求车企每进口一辆电动车,就必须在当地生产两辆,车企通过这种方式来换取补贴,进而催生了对再生铝的本地化需求。
此外,印度和越南在过去5年里废铝进口量也呈现显著的增长态势。东南亚地区正逐渐成为地缘政治与产业转移进程中的“双受益者”。一方面,贸易摩擦促使美国积极寻求“政治中立”的伙伴;另一方面,汽车产能向该地区的迁移进一步拉动了对原材料的需求,这一系列因素共同推动了东南亚地区在废铝贸易领域的快速发展。
我国正从对再生铝进口的依赖转向以内循环为主导。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规划,到2025年,我国再生铝产量目标为1150万吨,较2020年的745万吨,增幅达54%。国内废铝回收量也从2020年的620万吨提升至2024年的1106万吨,增长约78%,进口依赖度逐年降低。2024年,我国再生铝产量已达到105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5.5%。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张,未来我国将从净进口国转变为亚洲最大的废铝来源地。
综上所述,短期来看,欧美实施的资源保护政策以及东南亚地区需求的激增,共同挤压了废铝的进口渠道,叠加当前废铝进口持续处于倒挂状态(ADC12进口亏损300~400元/吨),预计下半年废铝进口量将保持收缩态势。在供给受到约束的情况下,废铝价格表现坚挺,对铸造铝合金期货价格起到支撑作用。随着下半年终端需求逐步恢复,其与沪铝期货的价差有望进一步缩小。
长期来看,国内报废周期的启动以及保级利用率的提升,或推动国内废铝供应大幅增加。然而需求端会受到燃油车市场萎缩的拖累,叠加再生铝产能过剩的状况,供需结构的逆转或许会压制ADC12-沪铝期货价差的中枢。(来源:期货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