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月精炼铜产量现7年首次下滑 供需错配或推升铜价
发布时间:2025-09-04 11:03:01 浏览:21
9月3日市场消息显示,进入9月后,中国精炼铜市场迎来结构性供给收缩,多家机构预测本月精炼铜产量将环比下降4%-5%,这是自2016年以来首次在9月出现产量下滑。
产量下滑主因双重压力叠加:一是新税收政策压缩废铜加工利润,导致废铜冶炼阳极铜的动力减弱,而阳极铜作为精炼铜关键中间产品,其供应不足直接限制冶炼厂产能释放;二是9月进入设备检修高峰期,关停检修的冶炼厂数量由上月3家增至5家,既削减阳极铜产出,又减少精炼铜原料来源。上海金属市场数据显示,依赖废铜/阳极铜的冶炼厂开工率预计环比下降8.3个百分点至59.9%,进一步放大供应萎缩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产恰逢铜消费旺季。精炼铜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基础设施及制造业,秋季需求通常进入高位。分析认为,供需错配或为铜价提供支撑,叠加美国降息预期增强铜的大宗商品投资吸引力,市场价格面临双重利好。
从产业链看,检修虽短期减少铜精矿消耗,可能缓解加工费(TC/RC)下跌压力——自去年12月起,全球铜精矿供应不足已使加工费跌入负值,而新增冶炼产能释放与矿山供应增速不匹配形成的原料紧缺,更迫使部分海外冶炼厂停产。对中国冶炼厂而言,当前局面或成11月矿商年度长单谈判筹码:检修减少即时铜精矿需求,可能稳定现货加工费,助力争取更优议价条件。
尽管9-10月产量承压,但全年中国精炼铜总产量仍预计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前期扩产项目产能释放。目前,中国铜产业链正处结构性调整期,税收成本变化与全球供需错配叠加,加剧精炼铜生产波动性。未来市场将聚焦供应收缩是否推升价格,以及冶炼厂能否在年度谈判中改善盈利空间,这一动态不仅影响国内市场,也将波及全球铜产业格局。
来源: 网络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