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有色金属网获悉,11 月 4 日长江现货市场 1# 镍以 120950-123350 元 / 吨区间震荡,均价 122150 元 / 吨较前一日微跌 150 元,早盘呈现 "低开稳走" 态势,买卖双方在成本支撑与库存压力间陷入观望僵局。这场窄幅波动的背后,是全球政策调控、供需结构分化与宏观环境共振。
宏观面:当前镍价在宏观层面正承受来自美元与需求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美元指数反弹至99关口,美联储内部对降息路径的分歧加剧,鹰派言论强化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令以美元计价的镍价持续承压。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需求呈现“内外温差”:尽管国内10月制造业PMI维持在扩张区间,但新出口订单已然收缩;同时,美国ISM制造业PMI跌入萎缩区间,导致以不锈钢为代表的外需订单疲软,并进一步向镍的终端需求传导。国内“十五五”政策预期对需求端形成一定支撑,但地产行业调整仍压制整体需求弹性。供需基本面,供应端增量压力持续,印尼低成本产能释放叠加国内精炼镍产量增加;需求端不锈钢与新能源领域需求疲软,库存高企抑制价格上行空间,本交易镍价窄幅整理。
当前镍市场呈现出典型的“宏观宽松、微观收紧”之结构性矛盾。供应端,印尼虽手握充足配额,但受限于雨季与开采效率,矿石实际供应能力大打折扣,导致原料环节实质性偏紧;与此相反,中资主导的电解镍产能却持续释放,形成“矿石紧张而金属宽松”的上下游错配。需求端则呈冰火两重天:不锈钢迈入淡季,库存消化缓慢;新能源领域虽延续高镍化路径,但受技术迭代与磷酸铁锂竞争压制,增长力道温和。最终,镍价在过剩总量、紧绷结构与刚性成本的三角拉力中,陷入上下两难的震荡僵局。
产业链上演“冰火三重奏”
上游供应端
全球镍供应呈“印尼主导、菲律宾补充”的格局。印尼通过配额政策调控市场,其镍矿与湿法中间品(MHP)供应持续放量,构成主要增量。菲律宾雨季虽有减产,但其对印尼出口份额的提升,增强了区域供应的稳定性。
中游冶炼端
中印两国精炼镍产能稳步释放,但部分采用高冰镍工艺的冶炼企业利润承压,接近盈亏平衡点。需求端,新能源汽车拉动硫酸镍消费回暖,然而磷酸铁锂电池路线的竞争,持续制约着三元电池对镍的需求天花板。
下游消费端
下游消费呈现“传统稳、新兴分”的特点。不锈钢作为用镍主体需求稳健,但受地产低迷拖累,库存去化缓慢。新能源领域需求分化,商用车增长较快而乘用车放缓,三元电池高镍化趋势虽明确,但整体对镍需求的拉动效力受限。
后市走势展望
总体来看,镍产业链仍处于供应过剩与需求结构调整的博弈中,短期内价格难有明显突破,预计镍价短期或维持在120,000-122,000元/吨区间震荡。需关注印尼政策调整、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化及库存去化情况。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