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钢铁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围绕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劳动效率、全面深化改革、算账经营、市场拓展、产业园建设等一些改革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钢铁行业截至目前的情况,预计公司2季度经营业绩处于平稳态势,管理层也有信心。
2025年出口目标30万吨,目前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热轧、厚板和板坯,今年一季度以来受中美关系等影响,目前截至一季度直接出口只有1.46万吨左右,部分出口产品的毛利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下一步计划在中南钢铁、宝武集团的指导下,派人长驻新加坡和越南,推进产品出口工作。
亏损既有行业下行的背景,也有自身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各方面短板的原因。公司通过落实“极致效率、结构调整、近地化、产业链、生态圈、工业园”20 字方针,改善经营业绩。
一是产线结构调整。以前生产厚板、热轧、建材三大类产品,一类产品亏损就会拖累整体业绩,去年由于基建、房地产下行,公司果断决定待产长材产线,重点发展有利润和毛利的热轧、中厚板。
二是产品结构的升级。提高品种钢比例虽然有挑战,但这也正是宝武集团擅长的,有了这一资源支持,公司品种结构优化、品种钢比例提升幅度在国内钢铁企业中变化最快,近三年品种钢比例从 10%提升到 50%左右,并且还在不断上升。
三是实施近地化战略。以前进口矿占比和沿海钢厂一样,在2/3 以上,受美元价格影响产生汇兑损益;加之公司地处西南,库存周期长,采购进口矿对利润影响较大;同时,受限于重庆地区煤炭厂关停,公司从山西、安徽等地购煤,远距离运输,吨煤运费 200 元以上,增加成本。现在按照近地化部署,调整进口矿占比 25%,未来宝武集团的权益矿数量也会增加,能帮助补齐公司的资源短板,有效控制风险。煤炭现在跟川煤合作已有上百万吨,包括贵州的煤炭,符合需求也会积极使用。废钢按照 20 公里、100公里、200 公里布局,有效掌控废钢资源;在旁边的涪陵区有合金战略合作企业。因此,虽然公司资源禀赋较弱,但我们积极按照近地化部署,现在整个资源布局超过 50%都是近地化,而且使用效果非常好,这也体现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公司生产效率、稳定性和成本都得到回馈。
虽然公司2024年亏损32.9亿元,但除去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后,在行业里同比 2022 年基本没有增亏。正是上述变革支撑了重钢业绩的改善,而且是可持续的。并且做了这么多大变革后,我们相信找到适合重庆钢铁发展的战略和举措就会起到实效。当前公司实事求是锚定行业 50 分位目标,未来,相信在宝武集团的领导下会有进一步发展。
公司致力于做好终端,提升品种钢比例。品种方面,有桥梁钢、高建钢、耐候钢、风电钢等,减少普通产品生产。终端方面,今年一季度厚板终端比例提升至74%左右,热卷(3668, -61.00, -1.64%)终端比例提升至85%左右;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升,厚板今年一季度提升至71%左右,热轧则提升至85%左右。从这几个数据来看,公司逐步提高终端比例,而做终端更需要品种钢支撑。目前公司普通材项目毛利约100-150元,品种钢毛利则在200元以上,甚至在200-500元之间。因此公司之后也会不断做品种钢开发,宝武中央研究院、中南钢铁的炼铁、炼钢、轧钢专业委员会也将提供支撑。
来源:我的钢铁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