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CRA国际! 请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139-2805-1668

资讯中心

最新最全的行业信息
“反内卷”:在秩序重构中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11 09:18:42 浏览:8

当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当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案即将落地,当光伏、新能源汽车、钢铁等行业掀起“反内卷”浪潮,一场关乎大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变革拉开了帷幕。

“反内卷”不是简单的“行业降温”,更不是对市场活力的抑制,而是通过重构竞争规则,打破路径依赖,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清障拓路。在供需错配与创新突围并存的转型关键期,“反内卷”的核心意义十分清晰:让竞争从“低水平内耗”转向“高质量共创”。

内卷蔓延,本质是发展逻辑滞后于时代的现象。回望我国产业发展历程,以规模扩张、价格比拼为特征的竞争模式,曾在“短缺经济”时代释放巨大动能。彼时市场空间广阔,企业靠“薄利多销”抢占份额,地方靠“政策让利”吸引投资,形成“你追我赶”的增长态势。但在当下这个时代,这套逻辑异化为“内卷式”竞争,让企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从钢铁行业的“以量补价”,到光伏组件的“六毛一瓦”,再到新能源汽车的“月降千元”……《求是》杂志指出,这种“内卷式”竞争将市场主体困在“低价低质、没有效益”的泥潭,本质是“失智的内耗”。

若任由这种“失智”蔓延,光伏企业难有资金投入N型电池研发,新能源汽车品牌难以在智能化赛道取得新突破,钢铁行业更会错失绿色转型机遇。这会拖慢众多产业的迭代节奏,进而让中国产业在全球竞争中丧失“质”的优势。因此,“反内卷”的第一步是认知到“内卷式”竞争的危害——不是市场活力的体现,而是高质量发展的背离。

从表面上来看,此轮“反内卷”与大约十年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相似,似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版。但从更深层次来看,与“削减过剩产能”不同,本轮“反内卷”的目的在于“建机制”,用法治划清边界,用协同重构生态,用创新打开发展空间。

“反内卷”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治理逻辑从“行政主导”转向“法治先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案剑指“强制低价销售”“平台二选一”,明确“低于成本价倾销”红线,既不干预企业正常定价权,又给恶性竞争套上“紧箍咒”;二是治理重心从“盯着产能”转向“打通循环”,通过打破地方保护、清理歧视性政策,让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如光伏组件企业可在全国范围内优选技术领先者合作,而非囿于“本地采购”枷锁;三是治理目标从“短期稳增长”转向“长期育动能”,政策既约束无序扩张,更鼓励创新突围,如对投入研发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引导资源向“技术攻坚”而非“价格肉搏”倾斜。

这种“立规则”而非“一刀切”的智慧,正引导企业将竞争重心从价格比拼转向质量和创新比拼。当光伏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协同”,头部企业联手攻关钙钛矿电池;新能源汽车领域从“比降价”转向“比安全”,车企扎堆研发固态电池。这正是理性竞争的核心,企业不是不竞争,而是要在合规框架内以技术创新、品质升级为“矛”,以产业链协同为“盾”,在良性循环中实现“强者愈强”。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坐标上,当前的“反内卷”浪潮本质是一场发展逻辑的重塑。当企业告别拼资源、比消耗的旧模式,走向靠创新、赢价值的新路径。这不是对市场活力的削弱,而是对健康竞争的守护。让竞争回归本源,既守护“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市场规律,又激励“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升级。如此一来,中国经济必将在有序竞争中释放更澎湃的动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形成“质”的优势。

这,或许正是“反内卷”这个时代名词最深层的意义:给无序竞争做“减法”,为高质量发展做“乘法”,让产业在有序竞争中穿越周期,行稳致远。
来源:我的钢铁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

寻商机
供应 求购 商城

小程序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广东中再盟科技有限公司 crainternation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70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