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1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下称科创委)2025年年会暨钢铁企业合作组织“第十一届钢铁冶金新技术交流会”在山东临沂召开,会议聚焦“系统谋划‘十五五’创新路径,加快钢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题,旨在汇聚产业链创新合力,前瞻技术变革浪潮,为中国钢铁前沿冶金技术持续创新升级谋篇布局。
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出席年会并发表讲话。科创委轮值主任,首钢集团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王松涛做《科创委2024年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和2025年工作计划报告》。钢协副秘书长冯超在科创委年会上做《钢铁行业“十五五”技术预测进展报告》。中国钢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科创委主任委员赵栋梁;鞍钢集团总工程师、科创委主任委员刘丰强;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常务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科创委副主任委员陈少慧;华菱钢铁副总经理、科创委委员汪静;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毛晓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副总经理何博;辽宁科技学院副校长闫海军等多名专家委员代表出席了本届年会。王松涛和钢协科技环保部副主任李煜共同主持了本届年会。
王松涛在做工作报告时表示,科创委在钢协领导的正确指导及各委员单位的大力参与配合下,在行业“十五五”技术预测、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科创委计划在今年内重点完成行业“十五五”技术预测报告,配合谋划国家科技项目组织实施,积极落实“上海共识”(2025首钢版),推动钢铁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持续推动共性技术研发应用。
冯超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科技创新的现状、挑战、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他指出,当前行业创新仍面临原创性技术匮乏、产业链协同不足、创新资源碎片化等问题。面向未来5年~10年,钢铁工业的发展目标是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前沿关键技术,实现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通过国际化战略深化全球布局,提升我国钢铁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与影响力。
钢协专务理事张永杰进行极致能效共性技术协同研发路演,做《极致能效共性技术情况报告》。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科学家肖永力、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苏伟、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浩,围绕钢渣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共性技术进展展开汇报。来自中国宝武、首钢、河钢、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代表深入研讨与郑重遴选,“铁钢铸轧界面智能链接技术”和“电炉废钢预处理及预热技术”两个项目经投票,从12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下一步共性技术协同研发的关键方向,下一步钢协将予以重点推进。2024年以来,科创委聚焦行业前沿,集群智慧启动“十五五”钢铁技术预测研究,凝聚400余位专家绘制技术发展蓝图。展望2025年,科创委将笃行不怠,努力完成技术预测报告,持续深化落实凝聚行业智慧的“上海共识”(2025首钢版),聚力攻坚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创新之钥开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以上组图依次为张永杰做《极致能效共性技术情况报告》、肖永力做《大宗钢渣固废高效低碳制备高等级沥青(3609, -13.00, -0.36%)路面材料及工程应用关键技术》主题报告、苏伟做《千吨级钢渣固碳项目进展》主题报告、张浩做《双碳背景下钢渣多元化利用途径研究进展》主题报告。
钢铁企业合作组织“第十一届钢铁冶金新技术交流会”上,姜维发表讲话。山东省临沂市市委书记张宝亮;永峰集团副总经理,山东钢铁集团永峰临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逄晓男;山东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吴炎;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树仁发表致辞。北京科技大学矿产研究院教授曲福明、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月桥文孝、北京科技大学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荣、永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传永等分别做主题报告。当日下午,交流会分矿产资源、绿色低碳冶金、智能制造三大分论坛三线并进,并设矿产资源开发、炼钢、炼铁、轧钢、装备及智能制造五大技术预测组,分头召开“十五五”技术预测会。中国五矿、中冶京诚、东北大学、南京钢铁等领军企业及院校技术领袖群贤毕至,以远见灼识共绘行业创新发展路线,高举智慧星火点燃行业变革“新”引擎。会议共有300余人参加。会议由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卫东主持。
姜维表示,当前科技创新所产生的增量生产力已经成为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传统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单元,企业间的竞争质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重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企业是创新主体”,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钢铁行业在追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面临全球经济波动、气候变化、贸易摩擦等地缘风险挑战。提升关键材料自主可控能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科技创新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重要与紧迫。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推进科技创新一是要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科技进步是核心驱动力;二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创新发展自立自强;三是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勇担建设钢铁强国使命。同时,他对科创委如何继续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工作提出3点具体建议:一是既要聚力突破瓶颈材料与核心技术(补短板),又要强化基础与应用研究(强基础),更需前瞻布局原创成果,引领产品与产业升级(促提升)。二是要聚焦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两大行业发展主题。三是加强共性技术协同研发。
张宝亮系统阐述了临沂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强劲活跃的经济动能与特色鲜明的产业基础。他热切期望中钢协及高校院所能持续深化与临沂本土企业的战略合作,并诚挚邀请各大钢铁企业选择临沂、投资临沂、深耕临沂,携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精品钢生产基地。
逄晓男分享了山钢永锋临港基地在精益管理与智能化建设方面的实践成果。他指出,本次交流会成功搭建了行业同仁互学互鉴、优势互补的高效平台。他希望全行业携手同行,加快技术创新与智能化转型步伐,共同锻造行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杨仁树表示,当前中国钢铁行业正经历深度转型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必将成为破局关键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他呼吁深化全领域战略合作,保持全链条密切联动和全维度协同并进,以更加紧密的协同、更宽领域的合作带动更高效率的创新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吴炎表示,山东省紧扣“十五五”创新路径,加快培育钢铁新质生产力,以突破性技术创新与创造性应用为引擎,驱动钢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维度跃升。他希望,协会、高校与企业三方不断深化合作,共同助力山东钢铁产业跃升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